用板材構成傳熱面的間壁式板式換熱器。這類換熱器結構緊湊,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較大。其主要類型有:
1. 螺旋板式換熱器
結構如圖所示。其特點是有一端管板不與外殼相連,可以沿軸向自由伸縮。這種結構不但完全消除了熱應力,而且由于固定端的管板用法蘭與殼體連接,整個管束可以從殼體中抽出,便于清洗和檢修。浮頭式換熱式應用較為普遍,但結構復雜,造價較高。
螺旋板換熱器的直徑一般在1.6m以內,板寬200~1200mm,
板厚2~4mm。
兩板間的距離由預先焊在板上的定距撐控制,相鄰板間的距離為5~25mm。常用材料為碳鋼和不銹鋼。
螺旋板換熱器的優點是:
①傳熱系數高:螺旋流道中的流體由于離心慣性力的作用,在較低雷諾數下即可達到湍流,并且允許采用較高流速010(液體2m/s,氣體20m/s),所以傳熱系數較大。如水與水之間的換熱,其傳熱系數可達2000~3000W/(m2.℃),而列管式換熱器一般為1000~2000W/(m2.℃)。
②不易結垢和堵塞:由于對每種流體流動都是單通道,流體的速度較高,又有離心慣性力的作用,湍流程度高,流體中懸浮的顆粒不易沉積,故螺旋板換熱器不易結垢和堵塞,宜處理懸浮液及粘度較大的流體。
③能利用低溫熱源:由于流體流動的流道長和兩流體可完全逆流,故可在較小的溫差下操作,充分回收低溫熱源。據有的資料介紹,若流體出口端熱、冷流體溫差可小至3℃。
④結構緊湊: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約為列管式的3倍。
螺旋板式換熱器的主要缺點是:
①操作壓強和溫度不宜太高:目前最高操作壓強不超過20at,溫度在400℃以下。
②不易檢修:因常用的螺旋板換熱器被焊成一體,一旦損壞,修理很困難。
2.平板式換熱器
平板式換熱器(通常為板式換熱器)主要由一組沖壓出一定凹凸波紋的長方形薄金屬板平行排列,以密封及夾緊裝置組裝于支架上構成。兩相鄰板片的邊緣襯有墊片,壓緊后可以達到對外密封的目的。操作時要求板間通道冷、熱流體相間流動,即一個通道走熱流體,其兩側緊鄰的流道走冷流體。為此,每塊板的四個角上個各開一個圓孔。通過圓孔外設置或不設直圓環形墊片可使每個板間通道只同兩個孔相連。
平板式換熱器的優點是:
①傳熱系數高:因板面上有波紋,在低雷諾數(Re=200左右)下即可達到湍流,而且板片厚度又小,故傳熱系數大。熱水與冷水間換熱的傳熱系數可達1500~4700W/(m2.℃)。
②結構緊湊:一般板間距為4~6mm,單位體積設備可提供的傳熱面積為250~1000m2/m3(列管換熱器只有40~150m2/m3)。
③具有可拆結構:可根據需要,用調節板片數目的方法增減傳熱面積。故檢修、清洗都比較方便。
平板式換熱器的主要缺點是:①操作壓強和溫度不太高:壓強過高容易泄漏,操作壓強不宜超過20at。操作溫度受墊片材料耐熱性能限制,一般不超過250℃。
②處理量小:因板間距離僅幾毫米,流速又不大,故處理量較小。
3.板翅式換熱器
板翅式換熱器是一種更為高效、緊湊、輕巧的換熱器,應用甚廣。板翅式換熱器的結構形式很多,但其基本結構元件相同,即在兩塊平行的薄金屬板之間,夾入波紋狀或其它形狀的金屬翅片,并將兩側面封死,即構成一個換熱基本單元。將各基本元件進行不同的疊積和適當的排列,并用釬焊固定,即可制成并流、逆流或錯流的板束(或稱芯部)。
板式換熱器的種類
其結構如圖所示。將帶有流體進、出口接管的集流箱焊在板束上,就成為板翅式換熱器。我國目前常用的翅片型式有光直型、鋸齒形和多孔形翅片三種,如左圖所示。板翅式換熱器的優點是:
①傳熱系數高、傳熱效果好:因翅片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湍流并破壞了傳熱邊界層的發展,故傳熱系數高。空氣強制對流給熱系數為35~350W/(m2.℃),油類強制對流時給熱系數為115~1750W/(m2.℃)。冷、熱流體間換熱不僅以平隔板為傳熱面,而且大部分通過翅片傳熱(二次傳熱面),因此提高了傳熱效果。
②結構緊湊:單位體積設備提供的傳熱面積一般能達到2500~4300m2/m3。 ③輕巧牢固:通常用鋁合金制造,板重量輕。在相同的傳熱面積下,其重量約為列管式換熱器的1/10。波形翅片不單是傳熱面,亦是兩板間的支撐,故其強度很高。
④適應性強、操作范圍廣:因鋁合金的導熱系數高,且在0℃以下操作時,其延伸性和抗拉強度都較高,適用于低溫及超低溫的場合,故操作范圍廣。此外,既可用于兩種流體的熱交換,還可用于多種不同介質在同一設備內的換熱,故適應性強。
板翅式換熱器的缺點是:
①設備流道很小,易堵塞,且清洗和檢修困難,所以,物料應潔凈或預先凈制。
②因隔板和翅片都由薄鋁片制成,故要求介質對鋁不腐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板式換熱器的分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有需要就及時聯系我們!!